谷歌無人駕駛野心:做汽車界的Windows
近日,有關谷歌自駕車的三個專利被曝光,一個是切換無人駕駛狀態(tài)的,一個是提醒乘客的,還有一個是手勢操控汽車的,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自從谷歌開始無人駕駛汽車項目,業(yè)界就很感興趣,本來無人駕駛汽車應該是汽車巨頭們的領域,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谷歌偏偏要來插一腳,如今項目距離成功已經(jīng)不遠,我們可以對這個事情做一個評判了。
一、無人駕駛汽車的來源
所謂的無人駕駛汽車,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隨著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電控技術的進步一步步從有人駕駛輔助發(fā)展而來的。
從有人駕駛到無人駕駛,業(yè)界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駕駛員輔助,駕駛員輔助系統(tǒng)能為駕駛員在駕駛時提供必要的信息采集,在關鍵時候,給予清晰的、精確的警告,相關技術有:車道偏離警告(LDW),正面碰撞警告(FCW)和盲點報警系統(tǒng)。
第二階段是半自動駕駛,駕駛員在得到警告后,仍然沒能做出相應措施時,半自動系統(tǒng)能讓在汽車自動做出相應反應。相關技術有:緊急自動剎車(AEB),緊急車道輔助(ELA)。
第三階段是高度自動駕駛。該系統(tǒng)能在駕駛員監(jiān)控的情況下,讓汽車提供長時間或短時間的自動控制行駛,這個階段目前還比較初級。
第四階段:完全自動駕駛,在無需駕駛員監(jiān)控的情況下,汽車可以完全實現(xiàn)自動駕駛,意味著駕駛員可以在車上從事其他活動,如上網(wǎng)辦公、娛樂或者休息。
按照這個分類。第一階段已經(jīng)基本普及,現(xiàn)在高配置型的車型基本都帶了,包括10萬出頭的比亞迪。
第二個階段正在普及,歐盟立法要求2013年11月前的車都必須裝上緊急自動剎車(AEB)。Volvo的城市安全系統(tǒng)、本田的CMBS、奔馳的Pre-Safe都是這個層次東西。英菲尼迪的新車也已經(jīng)可以繞開駕駛員自動控制方向盤。
第三個階段目前有雛形,新款的奔馳S系可以在堵車的情況下,電腦自己跟車,車主可以不必一直操控車輛。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一些廠商也在做相關的試驗與探索。
第四階段則是谷歌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像紅色警戒2游戲里面光棱坦克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看起來有點怪怪的。但是它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測試,成熟度已經(jīng)很高了,是最貼近實用的無人駕駛汽車。
二、谷歌的技術優(yōu)勢
無人駕駛汽車其實可以視為是一種機器人。從原理上來說,不過是傳感器感知路況和周邊情況,然后傳輸?shù)紺PU,CPU根據(jù)人工智能對情況做判斷,然后通知電傳系統(tǒng),電傳系統(tǒng)根據(jù)信號操控機械裝置,最后機械裝置操控車輛做各種動作。
在這個過程中,電傳機械控制這方面基本已經(jīng)完善,因為過去的20年,汽車行業(yè)的進步主要就在這方面。如今大部分汽車都是電傳控制了,你的剎車、油門、換擋、甚至方向都是一組電子信號,你操作的動作被解讀處理,然后傳給機械系統(tǒng),過去哪種直接機械對機械的操控只在極少數(shù)工具車上還能看到。無人駕駛無非是把這些信號脫離人的控制交由電腦處理,并不需要費太大周折。
而技術的難點就在前兩步,怎么用傳感器準確的感知周圍的信息?人工智能如何做判斷?
從技術路線上來說,感知周圍情況有多種模式,谷歌選擇了激光傳感器,激光傳感器對距離的判斷非常準確,但是價格昂貴,惡劣天氣下實用性受限。目前,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成本高的嚇人,主要就是激光傳感器的原因。
比較廉價是采用光學攝像頭,但是讓人工智能識別光學攝像頭采集到的圖像,目前奔馳S級的魔毯技術就是利用攝像頭作為信息采集源來控制空氣懸掛,但是光學攝像頭用于無人駕駛的話,對圖像識別的人工智能會要求很高,對距離速度的判斷也會很麻煩。
目前,汽車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輔助駕駛功能,一般采用的雷達,這個比較便宜,但是雷達的探測能力相當有限,車載雷達的發(fā)射功率也探測不了多遠,還怕物體阻擋,用到無人駕駛汽車上有多少實用性也值得懷疑。
從目前來看,最靠譜的還是谷歌的激光傳感器路線。
人工智能方面的考驗程度更高。其實高速公路上的無人駕駛并不太困難。谷歌現(xiàn)在沒有問題,奔馳、奧迪也沒有問題,VOLVO沒有問題,甚至中國搞的無人駕駛高速也跑了286公里不出問題。這是以為高速路的情況現(xiàn)對簡單,對人工智能要求的算法不是很苛刻。
在市內(nèi)駕駛就完全是兩碼事了。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主管厄姆森說,“在市區(qū)里行駛一英里路程要遠比在高速公路上更為復雜,因為前者在一個小的區(qū)域中會因為規(guī)則的不同存在數(shù)百種不同的路面情況。我們花了大量時間改進了我們的軟件,因此它現(xiàn)在可以實時的區(qū)別上百個不同物體——如行人、公共汽車、由協(xié)管員手握的停車標志,或者是騎自行車者給出的要通過馬路的手勢信號等。”
在人工智能方面,其他廠商距離谷歌還差得遠,谷歌的人工智能水平已經(jīng)接近實用了,其他廠商還在表演階段。
三、汽車中的Windows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從輔助駕駛到無人駕駛的探索道路上,目前谷歌處于最前方。
當其他廠商還在高度自動駕駛的第三個階段探索時,谷歌已經(jīng)在第四階段耕耘了數(shù)年。當其他廠商還只能在高速路上表演時,谷歌已經(jīng)解決了難度高百倍的城市道路駕駛。
而通過無人駕駛原理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谷歌現(xiàn)在的這套探索并不限于谷歌汽車,而且可以移植到任何一輛新款汽車上。
只要是主流以電傳為操控方式的汽車,就可以把谷歌的信號采集、人工智能移植過來,要適應的只是不同汽車的動力、剎車和方向參數(shù)。
無論是電動車、燃油車、混合動力汽車,都可以毫無困難的移植上谷歌這套無人駕駛系統(tǒng)。
至此,谷歌的野心昭然若揭,谷歌不是要賣自家的無人駕駛汽車,而是要做出無人駕駛汽車中的Windows。
當谷歌成功之后,寶馬、奔馳、奧迪、賓利、豐田、本田、日產(chǎn)、馬自達、長城、長安、比亞迪、奇瑞,無論哪家汽車廠商,只要做無人駕駛功能,就必須用谷歌的方案,買谷歌的算法。這里面的利潤是非常驚人的。
而谷歌無人駕駛是一套軟硬件結合的方案,高度的人工智能必須有強大的處理器,通過無人駕駛的王牌,谷歌還可以順便占領車機市場。也就是汽車中控臺的這塊屏幕,而這塊屏幕可以用來O2O,再帶來更多的附加效益。
谷歌不僅僅可以賣一次方案,后續(xù)的財源實際上是源源不斷的,甚至可以產(chǎn)生多種商業(yè)模式。這才是谷歌的目的。
谷歌是一家偉大的公司,未來它會更多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360汽車網(wǎng)公眾微信號](/css/newVS/images/360wx.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