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光棍節(jié)的地位早已被雙十一這個電商節(jié)取代。10日零點,我守在電腦前搶產品。很遺憾,幾乎想買的都沒買到,于是11月11日的零點,我依舊守在電腦前,但這次是為了刷數據。是的,我很好奇淘寶的雙十一究竟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跡。1分鐘后,天貓官方微博發(fā)出支付寶全天成交金額350.19億。雖然我的數學是語文老師教的,但還是能算出它比去年的191億增長了83%。今年成交額的暴漲,跟新品類增長的幅度不無關系,汽車、旅游、基金……電商開始侵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雙十一就這樣在無數人荷包“肝硬化”中就這么頭也不回的了,留下一個350.19億的記錄和你一顆焦急等快遞的心。那么,你是否還希望它能為你留下些什么。
馬云一句要關注數字的背后,或許他的重點是在削弱傳統(tǒng)商業(yè),借助市場力量打壓房地產。而對于一個有興趣涉及數據分析的我來說,第一個反應是大數據,而我希望數據分析而來的結果,能看清楚汽車用品行業(yè)電商化的未來。
做為一個專注于汽車后市場的網站編輯,我關心的是汽車用品雙十一的銷售額,但是很可惜目前還沒找到整個用品行業(yè)的官方具體數據,但是從成交指數上來看,雙十一淘寶汽車用品的銷量是平時的5倍,為了便于分析我們還收集了在這次活動中,在汽車用品行業(yè)排名前14位的企業(yè)數據。
以上數據來源于數據魔方
初略的整理了一下這些數據,然后我驚呆了。前14位的品牌總額已經高達7千5百多萬。那么還有那些進不了前14名的品牌呢,整個汽車用品的總額你能想象得出來么。毫無疑問,車主越來越接受網購汽車用品的這種方式。做為商家,必須深刻認識到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已經改變,汽車用品的電商化已經勢不可擋,再不重視將會被對手甩在身后,而用品電商,選擇哪些產品,下面的數據似乎告訴了我們一些真相。
從大的類別上來看,汽車裝飾類產品在電商上的反應是最強烈的,排名前14位的品牌中有一半都是汽車裝飾類產品。汽車裝飾類7個品牌,成交額達到36553722元,占總額的48.72%。其次,汽車電子類5個品牌上榜,成交額達29442307元,占總額的39.24%。消費者喜歡網購汽車裝飾類產品。
我們很明顯看到,3個行車記錄儀品牌,總銷量達到21302942元,占電子類產品的72.35%,總額的28.40%,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兒童安全座椅,同樣有3個品牌上榜,總銷量是14395442元,占汽車裝飾類的39.38%,總額的19.19%,行車記錄儀車主的網購總量最大。
看著這些數據,真讓人驚訝,平時我們認為在網上賣得好的香水、掛飾等精品類沒有一個品牌上榜。一直被認為應該是汽車電子類主力產品的汽車導航銷量不敵行車記錄儀,它的銷量居然比汽車導航銷量高44.7%,而更讓人驚訝的是,汽車裝飾類產品中兒童安全座椅,在傳統(tǒng)市場上被人冷落卻在電商渠道華麗逆襲,成為汽車裝飾類最暢銷的產品。
今年的雙十一中,最驚艷的應該就是汽車銷售試水電商,在今年的雙十一電商大促中,汽車這一品類一經加入便成為行業(yè)矚目的焦點。雖然一開始會有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從數據上來看,汽車電商將會是未來的電商的另一個增長點。
汽車之家在天貓平臺上2小時賣5千輛車,營收8億,最高峰1秒賣3輛車……經過24個小時的奮戰(zhàn),我們從汽車之家的官方微博獲得的數據是,訂購總量17776臺,訂購總金額為26.43億,突破預期1萬臺的目標。初略算了一下,雙十一天貓汽車的銷售已經大約占天貓總銷售額的7.5%,這將會是一個不可抵擋的趨勢。
雙十一電商節(jié)期間,易車跟搜狐汽車也在其他平臺上銷售汽車,易車的總訂單量達90466臺,訂單額超過117億。搜狐汽車的訂單量是60556臺,訂購總金額92.05億。也就是說,雙十一期間,汽車電商全網賣了168798臺汽車,訂單總額超過235.48億。
這不難看出,消費者對網上購車的接受程度非常好。中國汽車電商時代已經正式開始,而這或許會是汽車行業(yè)營銷變革的開始,也是新的營銷渠道和傳統(tǒng)營銷渠道的融合。當汽車電商開始行動的時候,汽車用品難道還只能堅守固有渠道?
當很多人面對350億這巨大成交額的時候,開始懷疑這是透支了線下的消費力,而我們從天貓的一些做法中也不難看出,他們在大力的推行O2O,有仔細留意過阿里的動作的人都知道,天貓在10月份來,一是啟動了最大規(guī)模汽車O2O狂歡,二是與萬科、銀泰等線下巨頭攜手玩O2O,三是公布數據說300多個品牌覆蓋全國1000多市縣的3萬家線下門店,將全線參加天貓雙十一活動。未來電商的趨勢將是線上線下的融合,這才是王道。
這個模式在汽車包括汽車用品行業(yè)來說,更為明顯。對于汽車,用戶只需預付定金之后,就可以直接去4S店里以瘋狂價提車,無需再議價。而對于一些需要專業(yè)施工的汽車用品,比如汽車貼膜,購買產品之后可以直接跟授權的門店預約施工。
僅僅是天貓,就有350.19億的銷量,其他電商平臺還未計算入內,我們都清楚明白電商的崛起對傳統(tǒng)模式帶來較大沖擊與挑戰(zhàn),但不要忽視隨之而來的機遇。既然選擇電商平臺拓展市場份額是必然之舉,那就必須行動起來,至于做什么產品,用什么模式需要謹慎選擇。
目前能收集到的數據并不充分,或許這個分析相對片面,但前14名企業(yè)的數據應該也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從上面的數據來看,在O2O還沒落地的時候,施工方便的產品更適合走電商路線,其次,車主的行車安全意識正在提升,從兒童座椅的逆襲里,應該看到商機的存在。
同時,我們縱觀整個電商的發(fā)展,O2O已經是必然的趨勢?;谄嚰捌囉闷沸袠I(yè)本身的特殊性,在有強大的線下門店做支撐的基礎下,必然能將O2O模式發(fā)揮到極致,在這個電商已經進入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企業(yè)能否借這個東風進行轉型,在這樣的沃土上,根植出幾棵參天大樹,還有待市場的考驗。
從商者,要著眼大局,抓住機遇。如果不接受新事物,還是用傳統(tǒng)的經營理念,固步自封,被淘汰是遲早的事,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