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今晨暴雨,能見度不超過20m,平常20分鐘的路程開了將近1個半小時。還好筆者已是安全抵達公司,但沿途看到許多車要么發(fā)生追尾,刮擦或者是熄火等待救援。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近30%的交通事故是在惡劣天氣中發(fā)生的。因此,雨天行車,需加倍留神。
不宜加速超車
雨中行駛在公路上,由于各車道的車速相對較高,司機趵視角變窄,加上路右濕滑,強行越線超車時,稍動方向盤就很容易造成車輪打滑,極易造成與其他車輛發(fā)生刮蹭,引發(fā)車輛側翻等意外事故。
雨天開車要一直打燈
雨中開車要將大燈打開,充分利用強光的作用,才能增強駕車的安全性。大燈射出的兩道強光,表面上是在幫助人確認眼前的路況,其實也等于給我們的車增加了安全系數(shù)。由于白色的透射率較差,不容易識別,車上要是有防霧燈,最好趕緊打開防霧燈。在大雨中行駛,你視線差別人視線也一樣不好,所以在開大燈、防霧燈的同時顯眼的紅色尾燈也亮了,使得后面疾駛的汽車同樣能及早發(fā)現(xiàn)你,避免追撞。
慢速行駛提前制動
車速過快是造成車輛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下雨天氣,道路較滑,輪胎的附著力下降,因此慢速行駛較為安全。實踐證明,在雨天制動要將制動跑距延長3倍,從制動動作流程看,從駕駛員意識到需制動到車完全停住會經(jīng)四個階段:一是發(fā)現(xiàn)前方有障礙到判斷停車約需0.3秒;二是右腳從油門移動至制動板約0.3秒;三是當踩下制動到油壓開始作用約0.3秒;四是制動發(fā)生作用到停車還需要一段時間。其中第一到第三階段,還在駕駛員的反應動作期,制動未發(fā)生作用。在這段時間車輛仍然繼續(xù)前進,此距離叫空走距離。第四階段中,制動器開始動作到車完全停下之間的行車距離叫制動距離,一般所說的制動距離是兩者之和??兆呔嚯x是隨駕駛員的反應而變化,和天氣無太大關系,但在下雨時,因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力減半,制動距離也會隨之增加2倍。再者,下雨路滑,緊急制動易造成輪胎抱死,這也是制動距離變長的主要原因。
降低胎壓不可隨意
有人每逢雨季,便將胎壓降低一些,使輪胎和地面間摩擦面積增大,進而增大附著力,這個看似有效的方法,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因為,每個輪胎所承受的車重是固定的,接地面積的增加,會降低單位面積輪胎對地面的壓力,如此一來,排除輪胎與地面形成水膜的力量會減弱,因而這層有潤滑作用的水膜會使輪胎更容易打滑。當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論,有時降低胎壓是必要的。當你萬一陷入泥沙時,不要貿然踩油門,否則驅動輪只會使車愈陷愈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將打滑側輪胎的氣放掉多半,盡量使之扁些,胎壓減少后,胎面接地面積增大,相對來說摩擦力加強,然后慢慢加油,便可輕松駛出泥濘之地。
路遇積水巧妙過關
當你遇到大雨后路面積水或城區(qū)立交橋下排水設施堵塞時,就不得不涉水過河了。汽車高速行駛時發(fā)動機所做的功主要用以克服風阻,與空氣的阻力相比,水的阻礙力就要大得多。正如人在水里跑步一樣,越想使勁后蹬,就會越發(fā)感到前方的阻力增加。所以汽車涉水時應盡量發(fā)揮發(fā)動機的功率,同時設法減弱阻力。汽車涉水需要掌握以下步驟:
一、要注意發(fā)動機艙內所有電器部分的保護,裸露的電器與連線接頭最好密封包裹,有必要時還要改變和調整發(fā)動機進排氣口(主要是進氣口)的位置和高度。
二、仔細了解水的深淺、路況,注意暗坑和較大的石塊以及路基軟硬度。如果是不很深的流動的水面,通過觀察可判斷水底的大致情況。一般有浪花和旋渦的地方很可能有較大的石塊和其他障礙物,而水面較平靜的地方一般水較深,水面開闊且有較均勻的碎浪花處,一般水較淺且水底多為碎石,是駕車通過的較理想之處。
三、在汽車進水的瞬間應盡可能平穩(wěn),避免猛沖造成水花高揚而打濕電器部分或使水進入發(fā)動機的進氣系統(tǒng)。正確的方法是,先將擋位減下來,降低車速,讓發(fā)動機轉速保持在4000轉/分左右,從而讓發(fā)動機的扭矩力發(fā)揮出來。
四、一定要控制住油門,千萬不可猛踩油門讓發(fā)動機負荷在短時間內猛增,這樣會使水的阻力增大,輪胎打滑,還可能會因發(fā)動機進氣量猛增而將水滴吸入。
防護底盤不可小視
汽車在護理項目中,底盤護理是最容易被司機朋友忽視的。陰雨天氣,道路泥濘,大量泥沙濺到汽車底盤上,很難清洗干凈,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xiàn)底盤被侵蝕氧化而生銹,因此,一定要注意汽車底盤的清潔防銹處理。底盤防銹處理要到專業(yè)的汽車美容中心去做,首先要對底盤進行徹底清潔。電腦洗車設備具有底盤清潔功能,高壓水柱的噴射可將底盤上原有的泥沙沖凈。如果底盤油污過多,還要用去油污的清潔劑洗一遍,使底盤露出原有的本色,防銹護理才可以開始進行。做完防銹處理還要注意不要用堿性清洗劑(如洗衣粉、洗滌靈)沖洗車身及底盤,這樣會影響防銹效果并縮短防銹時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