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應鏈金融的角度看,汽車產業(yè)比較顯著的大約有三種供應鏈生態(tài),一個是針對主機廠的配件供應鏈生態(tài),一個是新車流通供應鏈生態(tài),一個是后市場配件供應鏈生態(tài),分別對應了生產、銷售、服務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圍繞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供應鏈金融介入以提高效率。
供應鏈金融的制造鏈和整車銷售鏈的供應鏈金融,這部分已經比較成熟,但至少在制造鏈上,主機廠和零部件制造商使用的比例也并不高,原因很多,但做生產決策的人太老,不具備互聯(lián)網和現(xiàn)代 IT信息系統(tǒng)基礎知識是關鍵。整車銷售鏈雖然有供應鏈金融,也相對成熟,但也都非常傳統(tǒng),資金來源單一,創(chuàng)新極少,大量搞汽車的不懂金融,搞金融的不懂互聯(lián)網,懂互聯(lián)網的又不懂汽車……
整車制造供應鏈金融
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為了做到零庫存,主機廠會通過電子化的訂單采購和物流信息系統(tǒng)向零部件制造商采購零部件,然后延遲一段時間再向零部件公司交付貨款。這個過程中,交易數據、物流數據都會存留在系統(tǒng)中,主機廠是應付賬款,而零部件企業(yè)有應收賬款。對于從事傳統(tǒng)的供應鏈金融的機構而言,在這個供應鏈體系里,主機廠是核心企業(yè),是 1,而零部件制造商是需要資金的N,所謂1+N 就是這個意思。
通常傳統(tǒng)的供應鏈金融要運轉,需要1,也就是主機廠提供信用擔保,然后銀行或者非銀行金融機構向N提供貸款。但通常1并不喜歡給N提供擔保。所以近年來從事零部件供應鏈金融的就采用數據質押的方式,或者發(fā)票融資來衡量零部件公司的信用,這種情況下,只需要作為核心企業(yè)的主機廠要求零部件供應商愿意接受電子訂單。對于需要貸款來擴大生產或者充實流動資金的零部件企業(yè)而言,賬面上的應收賬款本身就可以作為質押品借來錢再投入生產,從而提供生產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目前風控方面已經有專門的從事電子數據交換的公司來為銀行提供數據質押的數據監(jiān)管服務,這類公司可以通過工商部門的發(fā)票數據、財務系統(tǒng)的交易數據、ERP系統(tǒng)的訂單數據多方比對,從而降低銀行風險。除了供應鏈金融,對銀行而言也能夠涉足零部件公司的其他綜合金融服務,比如零部件公司也可以使用承兌匯票等方式,解決賬期帶來的負面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新車流通供應鏈金融
在銷售環(huán)節(jié),主機廠目前基本是B2B的商業(yè)模式,它們把車輛生產出來,然后就批發(fā)給4S店,然后4S店在零售給用戶。 通常主機廠會嚴控銷售價格,雖然今年出臺很多措施禁止限價銷售,但4S店和主機廠會通過很多方式規(guī)避這個問題。
在主機廠向4S店批發(fā)車輛的過程中,隨著車輛物流,所有權會發(fā)生變化,這個過程中必然需要資金流支撐,通常主機廠要求4S店支付全款才能提車并拿走合格證,但為了幫助4S店獲得更多資金提車,主機廠會通過汽車金融公司向4S店提供一定時間的免息貸款,通常是45天左右,如果4S店能夠在這個時間段銷售出去車輛,理論上在庫存環(huán)節(jié),4S店并不會有資金損失,但如果超過45天,主機廠的金融公司會索取較高的利息,比如在基準貸款利率基礎上再上浮20%或者30%。
針對4S店的庫存車輛貸款,除了主機廠金融公司,一些商業(yè)銀行或者金融機構也會愿意參與這類信貸。從風控的角度看, 通常物流公司會幫助主機廠、銀行監(jiān)管這些商品庫存車,如果4S店不付錢,物流公司有權扣押車輛。
除了這類庫存車信貸,4S店在向車主銷售車輛的時候,車主也需要消費信貸,這種信貸通常有主機廠的金融公司以及商業(yè)銀行提供,相對而言,主機廠的金融公司審批會快一點。對于這類產品的風控,說起來復雜,但簡要來說就兩點,其一是抓住車輛合格證,其二是有辦法控制車輛去向。
通常提供消費貸款的金融公司會與保險公司聯(lián)合推動這類信貸業(yè)務,比如它們會要求車主承諾在特定保險購買貸款期間的車輛商業(yè)險,避免財產損失導致被抵押標的損失。同時,保險公司還針對高信用風險的車主設計壞賬損失險,總而言之,在 4S店賣車賺錢的情況下,除了金融公司可以賺錢,保險公司在這類業(yè)務方面也能獲利。
無論是庫存信貸還是消費信貸,風險控制的標的都是車,所以監(jiān)控車輛的技術比較重要,很多車聯(lián)網公司雖然本身沒啥生意,但幫助金融公司、租車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監(jiān)控車輛的生意還不錯。
后市場配件供應鏈金融
在生產和銷售環(huán)節(jié)的兩類供應鏈金融,上面這兩類都有很多公司在做,模式已經比較成熟,只是貸款利率差異的問題。在汽車服務環(huán)節(jié),整個供應鏈鏈條更長一些,但供應鏈金融滲透基本為零。我希望能推動這個產業(yè)實現(xiàn)零的突破。
目前每年車險大約是4000億保費收入,其中至少 2000億用于支付維修費用,這筆錢大約占整個狹義后市場收入的40% 左右,這意味著狹義后市場大約在5000億的規(guī)模,這5000億中,需要的配件至少占 60%,這意味著大約 3000億的市場規(guī)模。
據了解,目前的流通模式是,零部件制造商生產配件,有可能拿得到信貸資金。然后按照 15 ~ 90 天的賬期賒銷給經銷商,然后經銷商囤貨,分銷給二級分銷商或者維修站,這其中賬期大約30 ~ 120 天不等,看誰強勢。然后維修站給車主修車, 或者給保險公司修車,收取現(xiàn)金。
分析這個產業(yè)鏈,可以總結出很多金融工具可以發(fā)揮作用的地方。
(1)作為制造商,要擴大自己的產品品類,提高市場份額,需要信貸資金維持生產,通常這類零部件制造商一邊做OEM給主機廠供貨,另一邊向后市場供貨,主機廠方面可以拿到信貸,后市場方面有沒有信貸無所謂。但未來這類制造商會過剩,有沒有信貸決定生死。
(2 汽配經銷商存在的意義在于能夠按時給制造商回籠資金,不存在壞賬風險,否則制造商就自己做 B2C 生意了。但經銷商要提高收入規(guī)模,要批發(fā)更多貨,需要現(xiàn)金,不然制造商不會發(fā)貨。通常這類經銷商只有租來的倉庫,自己也沒有其他資產,去貸款的話抵押品不足。但它每天都有真實交易,只不過這些交易都是線下的交易,阿里巴巴們還沒有辦法把這個生意搬到線上去。
(3)對于維修站而言,這邊拿車主、保險公司的現(xiàn)金,那邊可以從零部件公司賬期,所以維修站老板總有余錢,他存在理財需求,這是至少5000 億的理財市場,沒聽說誰去動這個市場。
(4)研究發(fā)現(xiàn),對車主而言,每年固定會支出3000~10000元保險費,固定會支出 2000 ~ 10000 元車輛保養(yǎng)費, 固定會支出5000~10000元加油費。這些固定會支出的1 ~ 3 萬元支出,總計大約是個1 ~ 3萬億的金融池,隨著這部分后市場電商的介入,什么時候車主會支出,支出多少,都是可以提前數據化的,而且可以誘導車主提前支出,這里就存在一個類似年金的現(xiàn)金支出序列,可以設計金融產品來提高車主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車主的支出水平,節(jié)約養(yǎng)車成本。
通常供應鏈金融需要物流方監(jiān)管實物, 或者按照期貨的邏輯實施倉單質押,但配件并非類似整車、鋼鐵、谷物等標準化商品,物流監(jiān)管復雜程度高。 為此,我認為設計“數據質押”產品模型來解決更靠譜,要解決配件供應鏈金融,需要的參與方大約有這么幾個:
(1)銀行或者信貸資金提供方,必須具備自動化批貸功能的互聯(lián)網銀行平臺。
(2)數據監(jiān)管方,提供在線數據風控技術,必須具備電子數據交換服務能力, 與工商的發(fā)票平臺可以數據打通,否則沒法取得可信依據。
(3)零部件制造商,愿意接受電子訂單,對整個供應鏈的信息感興趣,比如一年有多少火花塞被銷售出去,賣到哪里去了。
(4)零部件經銷商,銷售毛利雖然不高,但對于臨時周轉的利率敏感度沒有那么高,多數希望實時獲得貸款。通常配件經銷商能夠控制物流和倉儲,這套系統(tǒng)的在線化非常重要,數據離線就不再具備質押價值!
目前上面 4 個條件基本具備,但各方必須聚在一起合作才能實現(xiàn)這個目標。但遺憾的是,過去很多年,金融行業(yè)沒有汽車和后市場資源,數據監(jiān)管技術公司的也不懂后市場,更沒有資源,零部件制造商賺整車的錢都忙不過來,沒空管后市場經銷商的死活,愛買不買。零部件經銷商一直是苦活累活,根本沒有辦法與金融公司的高大上資源信息交流。所以,整個產業(yè)鏈要轉起來需要一個聽得懂四方需求、能夠把四方聚起來的平臺,這是問題解決的關鍵。